中暑的症状及处置

中暑的症状及处置

中暑是严重的疾病,其主要为先兆中暑、轻度中暑、重度中暑,不同类型存在不同症状,需结合情况,采取转移、降温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、对症治疗,并进行治疗。

1、症状

先兆中暑症状:高温环境下,人体为散热会大量出汗,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,引起口渴、头晕等症状。大量出汗后,体表血管扩张,脑部供血相对减少,从而出现头晕、头痛。心慌、胸闷则可能是由于体温升高和脱水导致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。轻度中暑症状:皮肤灼热是由于散热不良,热量在体内蓄积。恶心、呕吐与胃肠道血液灌注减少、胃肠功能紊乱有关。脉搏增快和血压下降是身体为了散热而增加心输出量,但持续高温导致血管扩张,最终出现血压下降。重度中暑症状:热痉挛时可有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丢失,尤其是钠、钾、钙等,引起肌肉兴奋性增高,出现痉挛。在高温环境下,人体大量出汗,导致血容量不足,引起脑部和心血管系统供血不足,从而出现热衰竭症状。热射病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,导致体温急剧升高,对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。2、处置方法

转移: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、通风的地方,解开衣物,以利于散热。降温: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的额头、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部位,或者用风扇、空调降低环境温度。对于重症中暑患者,可采用冷水浸泡或喷淋等方式进行快速降温。补充水分和电解质:使患者适量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或淡盐水,但不要大量饮水,以免引起呕吐。对于意识不清或无法自主饮水的患者,应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等方式。对症治疗:对于热痉挛患者,可口服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、葡萄糖酸钙等,缓解肌肉痉挛。热衰竭患者应静脉输注生理盐水、葡萄糖溶液等,快速补充血容量,纠正休克。热射病患者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,采取综合治疗措施,包括降温、补液、纠正电解质紊乱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。如果患者出现昏迷、抽搐、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症状,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救治。监测患者的体温、脉搏、呼吸、血压等生命体征,观察意识状态、皮肤颜色、尿量等变化,注意患者的症状是否缓解或加重,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措施。